来源:成都商报
3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山东4人入室抢婴案”迎来新进展,将于4月2日上午9点半在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审理,“被抢孩子”姜甲儒将出庭指证。
姜甲儒的母亲乔守芬表示,“我们将作为民事诉讼的原告参与庭审,要求严惩人贩子。另外,孩子和我们都是受害人,也要求对方赔偿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600多万元。”
▲姜甲儒与母亲乔守芬的合影 图据乔守芬个人账号视频截图
乔守芬向记者回忆,姜甲儒是在18年前仅有8个月大时,在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被4名人贩子入室抢走,直到去年初孩子才被找到。
“那天(2006年12月3日)凌晨1点多,4名男子关掉全村电闸,从院墙外翻进来。他们把姜甲儒的爷爷打伤,然后又把姜甲儒的奶奶控制起来。”乔守芬说,当时孩子的奶奶以为是家里进贼来抢钱偷粮食,便没敢吱声。等4人走后,她才敢起身去看老伴的情况,摸到床头时才发现孩子被人抱走了。
此前,乔守芬曾公开回忆过这段经历。她说,起初他们还以为儿子遭到了绑架。因为事发当天上午,孩子的奶奶接到同一个陌生人打来的3个电话,对方都说“对不起”。然而,乔守芬和丈夫连续几天守候在电话旁,却始终没有接到任何勒索电话。
▲乔守芬曾公开寻子的视频截图
此后,乔守芬便开启了漫长的寻子之路。她在全国各地张贴寻人启事,希望有好心人能提供线索。姜甲儒的爷爷和奶奶则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爷爷因长期吃不下饭而患上重病,几年后去世。“仅是2023年,我为了寻找孩子,就走过了30多个城市。”
2024年1月19日,乔守芬接到警方电话,称信息比对成功,姜甲儒已被找到。随后,在警方帮助下,乔守芬与儿子姜甲儒相认。据乔守芬了解,姜甲儒在买家处过得不好,平常都是买方的老人在照看,孩子内心也经历了创伤,“因为他买过去不是为了要孩子,而是为了让外界觉得他传宗接代了。他不负责养,也不负责管,更不负责教育。”
另据大皖新闻报道,警方成功抓获当年入室抢走孩子的4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一人竟是邻居,两家相距仅几百米。“没有仇没有怨的,一点都没有起疑。”对此,乔守芬表示,邻居是内应,合伙入室抢走孩子,还打伤了爷爷。而让她更难受的是,买家距当年孩子被抢走的地方仅仅75公里,自己曾多次去那附近寻找孩子,一直没有找到。
乔守芬说,姜甲儒目前正在上大一,刚回来时也经历了一个相处磨合的过程,但慢慢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融入了亲生家庭。“一个没有被爱过的孩子,他怎么可能一下子接受别人的爱,只能慢慢来,现在已经很好了。”
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山东4人入室抢婴案”时间线梳理(由AI梳理生成)
一、案发经过(2006年12月)
案发时间与地点
2006年12月3日(农历腊月初三)凌晨1点多:4名男子切断全村电闸后翻墙进入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后于村姜甲儒爷爷奶奶家,殴打并控制两位老人,抢走8个月大的姜甲儒,并带走孩子的奶粉、饼干等物品。
作案细节:歹徒使用强光手电筒压制老人,用钢筋威胁姜甲儒奶奶张淑琴,并翻箱倒柜制造抢劫假象,最终抱走孩子。
嫌疑人身份
其中一名嫌疑人袁某某为姜家邻居,两家相距仅500米。袁某某因参与“理财”欠债,案发前借送100元人情费踩点,并伙同其他3人实施抢婴。
二、寻子历程(2006年12月-2024年1月)
家庭创伤与寻子行动
2006年案发后:姜甲儒父母乔守芬夫妇辗转全国寻子,张贴寻人启事,18年间足迹遍及30多个省市。
家庭悲剧:姜甲儒爷爷因自责于2013年患重病去世;奶奶张淑琴长期哭泣导致双目失明。
社会关注与警方介入
案件被列为重点打拐案件,但受限于早期技术条件,长期未破获。
三、破案与认亲(2024年1月-2024年5月)
技术突破与寻回孩子
2024年1月:警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山东济宁找到姜甲儒,确认其身份后通知家属。
认亲现场:乔守芬与儿子相认时情绪崩溃,一度哭至休克;姜甲儒与哥哥视频通话,逐渐融入家庭。
嫌疑人抓捕与案件细节
2024年1月:警方抓获4名嫌疑人,包括邻居袁某某。经查,袁某某等人以28,600元将孩子卖给济宁一户家庭,买家距离案发地仅75公里。
四、司法进程(2025年3月-4月)
开庭准备与家属诉求
2025年3月30日:张淑琴为庭审做准备,表示希望亲眼看到被告人被判死刑,尤其是邻居袁某某。
家属索赔:乔守芬作为民事诉讼原告,要求严惩被告人并索赔600余万元(含误工费、精神损失费),但强调“金钱无法弥补创伤”,核心诉求是严惩人贩子。
庭审安排
2025年4月2日:案件于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姜甲儒将作为受害者出庭指证。
五、社会影响与后续关注
案件暴露的治安问题
农村熟人作案、基层安防薄弱等问题引发舆论担忧,推动加强儿童保护措施。
姜甲儒一家18年的悲剧成为“团圆计划”典型案例,呼吁对拐卖犯罪“零容忍”。
公众与法律界声援
被拐女子杨妞花(曾推动余华英案死刑判决)与姜甲儒视频连线,指导其法庭陈述技巧,强调需重点指控“入室抢劫”加重情节。
数据来源:
案件时间线综合自司法通报、家属采访及权威媒体报道,包括极目新闻、扬子晚报、顶端新闻等。
责任编辑:张玉